对也不对
“对也不对”,最近我经常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。
这句话看上去似乎矛盾,模糊,不同于**“非黑即白”的二元论,也不同于二进制“非零和非一”**的计算机符号。
所以,我也在想是什么原因,让我最近频繁地使用这个词。
大概也许是因为更多承认了**“个人的局限性”以及“事物的复杂度”,从而会尝试从不同价值观和不同思考同一件事**🤔️,也许真的存在很多不同,甚至相反的观点。
举个例子,个人很喜欢看《铁齿铜牙纪晓岚》这部电视剧,主要讲述了清朝乾隆年间,纪晓岚与和珅之间的斗争以及他们在处理各种案件时的故事。
看过这部剧的朋友可能特别熟悉,纪晓岚在剧中是清廉,刚正不阿的忠臣才子,而和珅感觉是贪婪,拉帮结派的奸臣代表。
记得小时候,我特别讨厌和珅,可能是因为他的贪污腐败,结党营私,阿谀奉承。更不能理解乾隆皇帝为什么知道和珅的所做所为,还睁一只眼,闭一只眼。在我当时的眼中,和珅做的事情我都感觉是错的,反倒是拥护纪晓岚。
但最近我在回去看的时候,却反问了自己。“纪晓岚真的都对,或者和珅一定都错吗以及乾隆的做法又是否不合理?”
确实,现在的我,又有不同的看法。在当时的情景下,乾隆有有纪晓岚固然重要,但和珅也许也是需要存在的。
没有和珅,也许部分税收改革可能推动不了或发生改变,清朝的经济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。
没有和珅,也许无法捋好各方的利益,部分政策可能无法推送,社会的和谐程度也不好说。
当然,这里也不想事后回顾,毕竟历史无法回溯。
也许,在纪晓岚的眼中,”和珅坏事做尽,乾隆不太应该中用奸臣“。
又也许,在乾隆的眼中,”重用和珅也许能更好地帮助他处理朝政,维持朝廷财政“。
所以,也许重不重用和珅,应该综合考虑历史背景和多方面因素,不能简单地用绝对的对错来评判。也是一个“对也不对”的问题。
又想起了最近的看了一部电影《白日之下》。
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,讲述了记者晓琪潜入香港残疾院舍“彩桥之家”,揭露里面非人道生活的故事。
里面有一个场景影响比较深刻。就是在电影最后,晓琪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,彩虹之家最终被摘牌,住在里面的残障人士不得不搬出他们仅有的家园。但这一结果并未如她所愿带来普遍的赞誉。相反,一些院友指责她为“黑心记者”,让他们陷入了无家可归的困境。
在看电影的时候,我也在想,“这个做法是正义的,但我也不好确定对与不对”。
- 从正义的角度来看,凌晓琪的报道是为了揭露黑暗、追求真相,她的初衷是正义的。彩虹之家存在的非人道行为应该被曝光,这是对正义的维护。
-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,虽然彩虹之家的恶行被揭露,但残障人士因此失去了家园,陷入了更艰难的境地。
这显示出现实的残酷性和复杂性,解决问题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,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。
晓琪的报道,这是否也是一些“对也不对”的事。
事和人也许都是复杂多样的,有时候确实无法简单的判断人/事的好坏对错。
又比如,近几年,我也看到了我觉得不合理的事在发生,
但最近会想,有些事情自己觉得不合理,可能是因为没有从特定的角度去看。
“也许这些不合理的事里面,也存在‘对也不对’的事”。
就像这篇文章所写的,内容为笔者的个人的体验和理解,也是**“对也不对”**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