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小记
2024 比预想中过得快很多,这个时间点也就到年底了,也稍微回顾这一年吧。
当然,这篇文章不是做 2024 年的总结,而是仅仅对 2024 的事物的个人的一个记录吧。
写的也许会比较随心,那么就开始吧。
📚 阅读
个人近两年养成的其中一个习惯,就是阅读。
今年总体看下来,读书没有间断过,同时也保持平均每天 40 分钟左右的阅读时间吧。
今年阅读的范围也比较广泛,也读了个人喜爱的一些书,在这里我也稍微列举今年最喜欢的三本书。
《平凡的世界》
《平凡的世界》以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为时间线,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,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城乡之间的差距、阶级矛盾、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变革,以及普通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命运起伏。涉及了人性、命运、爱情、家庭、友谊和社会变革等深刻主题。
这可能是为数不多,我会读着读着落泪的一本书。
但落泪倒不是因为故事情节有多么悲惨,反而更多是被书中的细节的温暖所打动。
书中的细腻生动写法,让书中描述的事件有了细节更多真实,也让人物更为形象立体,也许是后续这两点让读者结合实际从而产生共情吧。
《德米安》
《徳米安》是黑塞的一部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成长小说,讲述了埃米尔·辛克莱尔在成长过程中,从懵懂无知的少年时代开始,经历了与道德、自我、社会的冲突与挣扎,最终找寻自我,内心觉醒和精神成长的故事。
这本书讲述了个人在成长阶段中找寻真正自我的过程。徳米安或许是每个人成长路上的外部导师,同时也可能是自己内心的倒影。
“找寻自我”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。黑塞的另外一部小说《悉达多》也有类似主题的表现。
《稀缺》 《稀缺》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稀缺,介绍了稀缺的定义、稀缺对人的影响、我们如何去管理好稀缺的一本心理学作品。
理解“稀缺”,也许你会关联我们的生活行为;管理“稀缺”,也许你会改变我们的做事动作。
当然今年也还读了其他的书,但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。
总的来说,阅读对我的意义是:让自己能在比较快节奏的情况下,稍微能停顿一下,接受外部较高质量的信息输入,从而调整心态,从而让自己更为平静。
如果朋友们有什么好书推荐的话,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哈。
📻 播客
播客是一种信息密度相对较低的形式,因为它通常以对话的方式呈现,内容节奏较慢,且常常会有很多闲聊、情绪表达和背景信息的铺垫。
但另外一面是,传递情感、观点以及复杂问题的深度讨论上。通过声音的语调、节奏和互动,播客能更好地传达情感和细节。
今年也听不少播客,平均每天下来也是 30-40 分钟左右吧。
在这里,也稍微聊聊这一年比较喜欢的几期播客单集吧。
《中》
《中》是我个人今年最喜欢的播客单集。
这个标题名字很简单,但比较抽象,抽象到无法理解第一眼无法理解这个标题。
但其实想表达的是,“避免走向二元对立的极端,而应该取中间的视角,去思考两个极端,也许你们看到事情全貌”。举些例子:
- 做事方式:投入全身心的“刻意联系”是一种需要全身心投入做事方式,而苏东坡的“着力即差”则是另一种带有松弛感的做事方式。两者看似是矛盾。
- 宏观和细节:“将军赶路,不打野兔”表达是关注宏观事情,细节不重要。而与之对应的是,“细节决定成败”则表明细节往往能决定事情的成败。
- 理想和现实:过度的理想主义会让我们大胆想象,追求自由理想;过度的现实主义则会表现追求安稳,量力而行。
是吧,到这里你会发现,我们有时候听到的所谓“金句”,有的时候会互相矛盾。
究其原因,是这些句子都是只是某个事物的一个角度/切面,或者说其实是需要有前置条件,也许才能成立。
《鱼不存在》
这是另一期个人比较喜欢的播客单集:孟岩分享一本书《鱼不存在》。
此前,我也写过一片文章,这里也不过多叙述了。
就分享其中一句话吧,“另一个世界确实存在,但它就在这个世界中。”
鱼不存在,很多固有的东西并不存在,很多困住你的东西并不存在。
✈️ 出行
今年的出行不算多,去了厦门、深圳、南京、香港、广州、杭州、苏州等地吧。
很喜欢找个时间去其他地方旅游,尝试当地的小吃,去当地的旅游景点,体验当地的风俗。
很喜欢“旅游中由于风土人情不同带来的不同感受”的那种体验。
记录几个印象比较深的几个点吧。
厦门:由于是在岛上,四面环海,整体气候感觉挺舒服,当地的闽南语有种亲切的感觉,以及厦门的夜市真的挺不错,有烟火气息。
香港:公交站、地铁站排队很有秩序,香港街边也特别好看,以及物价是稍微有点贵。
南京:很有历史底蕴的一座城市,景点特别多,最喜欢的两个景点是明孝陵和玄武湖。记得离开南京的下午,在玄武湖坐了好久,吹吹风,感觉很舒适。
苏州:园林内部很好看,能让人静下心来去逛逛。平江路,山塘街有江南水乡的感觉。苏州博物馆里面很干净,里面还有一个小池塘,养着锦鲤。
明年可能会尝试去一些更多更远的地方吧,不是为了所谓的长长见识,而是单纯喜欢这种不同于平时的体验。
📖 信息流
我们每天接受到的信息已经非常多了,再加上 AIGC 和 推荐算法的发展。我们被动接受信息的比例越来越高了。
所以,我始终觉得,在今天对自己的信息流做好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。
在介绍个人做法之前,我大致从两个维度,做了下目前信息获取方式的划分。
然后我个人的做法是“做减法,然后做加法,记录想法, 输出”。
- 做减法:信息源层面尽可能减少内容平台,社交媒体的使用,减少不重要的应用通知,减少获取短内容或碎片内容。
- 做加法:增加对感兴趣的内容的订阅(如通过 RSS),增加对长文章的阅读,增加一手信息获取的能力。
- 记录想法:处理完信息源之后,通过 notion, flomo, mubu 等工具来记录想法。
- 输出:这一步不是必须要的,看个人吧。但我理解“输出是最好的输入”,所以有时候向外输出也不是个坏事。
当你的信息源过滤了不重要的信息,且足够的聚焦在你所关注的信息或领域上,你的信息处理成本会更低,也不容易发散。
信息管理是个老难题,找到自己喜欢的,合适的最好。
🧐 微习惯
这两年慢慢地找到培养习惯的技巧,也给自己培养了一些习惯吧。
微信读书:每日睡前会阅读书籍 📚
Github:每天写写代码 💻。
播客:工作日通勤和早餐时间听播客。
早睡早起:保持了个人早睡早起的习惯,同时也保证个人觉得比较健康的睡眠时长吧。
如果像长期做一件喜欢的事,可以尝试地一点点培养成习惯。
〽️ 留起长发
今年开始留起了长发,也是个新的体验吧。
前些阵子,朋友翻出当时我还是短发的照片,就放到一起做个对比吧。
其实留完长发之后,个人感觉整体还好。
但也有一些不方便的点:洗头其实不是很方便、吃火锅容易粘味道等、头发更容易被压到。
也有朋友问我为什么留长发。
我的回答是:“给生活多点体验和方差吧”。
至于会不会持续留着长发,看后续自己的感受吧,自己的感受才是唯一真实。
🤔 线下活动
今年也跑了不少线下活动 MWC 2024、外滩大会、VueConf、FEDay、GDG(谷歌开发者大会)等
接触了不同行业,不同业务,不同岗位的人,
一起交流过想法,分享过各自的经历,都有了一些新的信息输入。
整体下来,有几点感受吧
- 隔行如隔山:你在远处看一个行业,远远不同于你亲自去做这个行业,“纸上得来总觉浅”,有些东西得实际接触才有更真实的体会。
- 保持好奇心: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,保持好奇心,接触新鲜事物,不要固步自封。
- 多和外界交互:接受不同的想法,不同的信息输入,也许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看法会比较局限片面,不够整体。
- “把手弄脏”:当确定好一个想法、方向或者希望了解一个行业的时候,要实际地去做,把手弄脏。
- 保持热爱:在 FEDay 的晚上,问下下主办方林毅前辈,“前辈,你们办类似于 Conf 的活动大概多久了”,我依稀记得林毅前辈的回答是 15 年。
很抱歉由于篇幅的原因,我无法详细地讲述对具体活动的体会。
但如果你有兴趣,可以评论或者直接微信我们私聊交流。
🌄 最后
也到 2024 尾声了,我在想如何评价我的 2024 年,算过得挺好,还是算可以,还是算一般。
也许你看了上述的描述,感觉我的 2024 年还不错。
但实际上这只是故事的一面,但也许故事还有很多面,只是在这不愿提及。
所以,这边文章我更多作为记录,而非总结,只为给人生打一个日志点吧。